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DROPBOX被墙

最新消息 - Dropbox,利用云端同步文件的网站被墙。

好家伙,GCD想干嘛?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回归

回归Blogspot。IPV6真不赖!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多文件Rayfile下载,下载速度变慢的原因

Rayfile倒了,不过那只是主页。里面的大部分共享资源还在,而且只要有Raysource软件客户端,貌似仍然可以上传?

刚才在下台服WOW客户端的补丁文件,下完几个之后,最后一个的速度变得狂慢无比。想想不合道理,于是求助万能的谷歌大神。搜到一篇《Rayfile下载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文章,豁然开朗。

原因是,贱不兮兮的Rayfile为了防止盗链(即在非Rayfile的页面上,直接提供以fs2you://开头的Rayfile下载点)采取了措施。如果是点击Rayfile网站的下载点,客户端多产生peer.exe和peeradapter.exe两个进程,令下载的优先级就变得很高,自然速度就快。

但如果是一次下载多个文件,在其中某部分文件下载完毕后,往往剩余的文件下载速度会变慢。是因为:Rayfile好歹是p2p形式的下载(据这篇文章说的,虽然我以前一直以为是http形式的),客户端会开始自动上传文件。

作为我们贪婪的Raysource用户,当然有解决办法。在每次下载完一个文件后,关闭客户端,并将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的peer.exe和peeradapter.exe两个进程强行关闭(注意,仅仅关闭Raysource客户端,两进程依然存在)。然后再打开客户端,点击Rayfile网站的下载点进行下载即可。如下图:

这样基本就OK了。HOHO

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远离喧嚣的《南京!南京!》观感 - 转载自小百合movie版

许久不写有关电影的观感(注意不是影评),到了想写的时候就是一片生涩了。昨晚看了《南京!南京!》,回来的路上就想对这电影苛责一番。哪晓得和室友玩了会儿实况,百合上就吵成一片,弄得我也掺和吼了两声,遂又觉得特别没劲。豆瓣上打分原本是给四星,一气之下就给了满分。不错,这部电影怎么可以被评为完美,但是它的诸多可取之处,也不至于在一片骂声中被搁置在角落。

看版上这么多骂声,有的几乎是不堪入耳。陆川成了众矢之的,被骂成走狗、卖国、假诚意。这年头他妈做人太难,想特立独行被骂,想有点创新被责,就是想表现下诚意都被说成是假,还让不让人活。我对陆川是不了解。从电影学识渊博的室友那听说了些,他当过枪手,写过电视剧《黑洞》的剧本,导演过《寻枪》、《可可西里》,据说还有点老爸的后台。我服他,为啥?一个不是电影专业毕业的青年,靠着自己的努力玩出了点名堂,那两部电影算不上多么好,但业内已觉得有些分量。现在又能自己创造出机会(当然说不定他的后台帮了很大的忙)导演拍摄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题材电影,他活得难道不让人觉得佩服?

而我更佩服他的,是在我看过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不错。至少他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东西,至少他没让我觉得这是部片面激发民族情绪的宣传品。作为导演,他最起码地做到了把电影拍得能称之为艺术。在我看完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西方的一些二战影片,尽管还比不上,但是从前的那些中国的二战片,连放在一起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灌水多年,哪里不知道发帖就是招人骂。但是这次看见那么多人骂《南京!南京!》,却一个也骂不到点上。看看之前的那些帖子,无不是从政治的角度,去指责一个本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的艺术品。这些人看到的,是日本人没有预期的那么残忍,中国人面对欺辱时候的懦弱和麻木。于是这些人愤怒了,因为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再一次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调动起来,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所谓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并且终于能在长期龌龊的生活中体会到点高尚的人格;这些人还愤怒的是,当这个影片看完,很多观众陷入了沉思和静默,大家缓缓地离开影院,回避着彼此的目光,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群情激愤,他们失望了,怎么可以让大家失却这份仇恨?

可是仇恨就好吗?最可怕的就是多年的积怨,引发更大的流血和灾难。如果历史重演,大家角色互换,中国军队能否能做得更好些?(当然这个类比不太恰当,日本国民的那种骨子里的残暴和中国人的儒家传统太不相同,但是人性中的欲望却有着很多的类似)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思考当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及如何阻止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任何战争都是泯灭人性的。观众需要的是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民族情绪的煽动和仇恨的进一步加深。

————————太长的开场白————————

呃,开场白写了这么长,我不由自主地也加入了战团。其实我想写的观感,跟政治没什么关系,我只想写点和电影本身有关的东西。

首先,我想确认几点。

第一,这片子有诚意,没有歪曲历史,没有伪饰历史,没有弱化历史,如果它犯了什么错误,至少不是故意为之。很多人都说,为什么他没有描写更加残暴的虐杀和泯灭人性的暴行。我觉得这片子是建立在一个常识的基础上的。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的中国人,至少是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的,各种文字、图片和影像也深入人心,有关这场浩劫的印象几乎是烙在了中国人的心上。因此,当观众了解到电影的名字是“南京!南京!”时,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先验的闪现出那些画面了。电影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南京!南京!》并没有弱化屠杀场面。在几个相互切换的镜头中,日本军队为各种方式的屠杀做着各种准备:火烧、活埋、刺杀、枪决、扫射……当他们做着这些准备工作的时候,观众此时已经浮现出那些场景了,观众的常识与记忆已经在为电影填空了。那一刻,我的心是战抖的,我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而我知道这一切是让人多么无奈和无助。即使,陆川回避了更加残忍的行为(就不列举了),观众也已经开始记起那些不应该发生在人间的惨剧。我作为观众,不是想到影院去经受折磨,也不是想看一部充满暴力的三级电影。而导演恰到好处地提醒了观众表现了暴行的存在,但是有适可而止地回避了那些让人无力承受的画面——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这段惨痛的历史,记在心里就好,何必还要一次次重现在影像中?

第二,电影没有美化日本军人,也没有为日本军队开脱。我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那种情感,我们很难做到对当时日军的原谅,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可以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去了解那些处于事件和历史中的人——中国人以及日本人。电影明确地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曾经发生过,这对日军的谴责已经足够,他们当时的心理如何,当时的动机怎样,并不能洗脱他们的罪行——就像一个杀人的案件,杀人者的动机如何,对于案件最后的判决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审判根据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主观的动机。因此,陆川一改往日对日军形象的看法,从人性的角度却探索中日双方的这场博弈,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他不能改变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也不会为当时的侵华日军洗脱罪名。因而,我认为他在电影中的尝试是可行的,即使他在艺术的加工中犯错,基本的原则并没有问题,那就不会有什么政治性的实质影响。

第三,关于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有些人担心的是,有的中国人看了电影后会产生对日军的同情,甚至会怀疑那场屠杀存在的真实性。首先,我们不能把观众的理解力看得那么低。中国的电影市场在2008年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票房上涨惊人。在电影观众群迅速扩大之时,观众的欣赏水平、理解力都有待提高。此时,荧幕上还充斥着那种简单、粗暴、弱智的电影,对于观众素质的提高毫无益处。当观众的欣赏水平还不到那个层次的时候,对艺术层次感较高的影片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和抵触,但是他们显然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不会让他们变得狂躁、愤怒、极端,而是冷静、客观、沉思。在一批有质量的电影的带动中,中国才可能期待有素质的观影群体。这和读现代文学作品类似,开始读的时候,非常难,读不懂,有点厌恶,但是又有点神秘。久而久之,读的多了,懂的也多了,层次也提高了。其次,这部电影对于日军的形象,只是“去妖魔化”的处理,让这些士兵回归到了人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病态的畸形的),不再是不人不鬼的恶魔了。他们也会做游戏、会想家,杀死平民时会惊恐,遭到伏击时一样很可怜。这种描写有什么错呢?只是中国人太习惯于传统抗战片中日军的形象了:猥琐、愚蠢、残暴,对他们的死亡的处理往往带有喜剧的色彩。陆川做到了颠覆。尽管这之中一定有不成熟之处,但不失为极好的尝试,中国的电影也需要这样的尝试。

下面,我简单说些对影片总体和部分人物的看法。

当我看电影后,我对朋友说,这不像是一部电影,这最重要的理由,是因为电影缺乏叙事。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陆川,你会怎样讲一个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呢?故事的开始和结局都是一定的,人物的命运都会是悲惨或壮烈的。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因而根本说不上会有什么情节。电影展现的在南京大屠杀中一些人物的命运,国民党官兵、日本军官、宪兵队长、拉贝秘书一家、姜老师、妓女小江、小豆子。而这些人物的命运也是能够想像到的。讲怎样的故事就不重要了,怎样讲这个故事显得很重要。但是,要拿这么严肃的题材做艺术的处理,实在很难。搞得不好,就显得非常不尊重历史,不尊重逝者。于是,陆川采用了几个处理方式。

一、黑白处理。当时的电影是就用黑白胶片拍摄的,还是后期处理成黑白电影的,这我不知道。总之,这个尝试在我看来是成功了。首先,他给这部片子染上了点纪录片的色彩。二战中的各种史料在人们的记忆中都是黑白的影像。因此黑白的色调会给人真实的错觉。其次,黑白去掉了彩色引起的视觉快感,使得整个影片沉淀下来,给人庄重肃穆之感。再次,黑白胶片易于凸显人物的表情和行为,弱化环境的干扰。(以上是个人的思考,不是学院派的理论,欢迎有研究者指正)

二、冷静视角,展现场景。一篇豆瓣的评论把这部影片看成是一部“景片”,就是一个个场景的客观展现,这和版二mm的舞台剧的观点是类似的。我基本是同意的。影片就是用一个个场景的真实再现来实现影片的叙事,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但是同样的技法,自有高下之分。陆川的场景展现,至少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颇有动人心弦之处。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下面说镜头和人物时再提吧。

三、张弛有度,乱中取静。我的意思是,陆川对于镜头切换显得有点零碎,但是整体效果上我看见了一个比较有节奏的电影叙事。这整部电影中,不是一味的紧张,不时地会有一些沉默的时刻,一些明亮的场景穿插其中,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不那么累,而又不时觉得高潮迭起。这点说起来很容易懂,做起来是非常不易。要显得那些场景穿插得自然,接合得妥帖,是需要导演的功力的。我说不出不好,就只能说好了。

影片的重心,最终还是放在了人物的刻画上,这也使得这部影片拍得像电影,而不是纪录片、宣传片。我简单说说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以及几个镜头。

陆剑雄(刘烨):这算是刘烨饰演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我也觉得他挺不好看的,不过我更讨厌他的台词发音,特别难听。不过这片子他没两句台词,印象最深的就是“守不住了,散了吧”。那一刻是这样真实。以往的片子描写中国军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死他妈算什么。这么颓丧的话一点英雄气概也没有,陆川也真是敢拍。但是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观众也一起被那种绝望感染了。他们怎么没有拼死抵抗过?之前一段巷战打
得我是热血沸腾。中国人拍战争,经常陷入傻和弱智的境地。像这样有战术有技术的战斗很少见。刘烨也第一次让我觉得很男人。静默的时候,光线掠过他的脸庞,满是灰尘和疲惫的脸在黑白胶片上竟是这般好看。陆剑雄不是个笨蛋,他深知敌我力量的悬殊。当看见日军规模化的进攻时,才明白他话的意义。这种火力之下,就是拼死抵抗也无济于事。对于陆剑雄主动第一个站起来的行为,有些难以理解。我的理解是,如果他们谁也不站起来,肯定是被全部当场杀死。陆剑雄不想死得这么窝囊,他想死得有尊严,他要站起来,面对着枪口。

“中国万岁”:因为题材的严肃性,我不可能在电影院笑出来。但是这种口号带有太明显斧凿的痕迹,让人心里不免有点不快。《赤壁2》里曹操的军队喊“胜利!”的口号时,我几乎想头撞墙了。“中国万岁”的口号与之有的一拼。(当然,如果因为这个口号让电影顺利通过了审查,那这代价也算值了)。在当时的情境下,这些投降的军人的心情,应该是后悔与愤怒的:早知道被这样窝囊地屠杀,不如力战至死。所以,倒不如一句“鬼子我操你妈”来得有爆发力,更解恨更解气。

角川(中泉英雄):一个日本演员饰演的日本士兵(似乎升职为队长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日本兵角色。他参军应当不久,乳臭未干。像许多日本青年一样,他们并不知道战争的意义与残酷,遂就被推上了战场。他的心还是柔弱的,存有良知;他战场经验不足,对死亡也很恐惧;他读过点书,有点文化也很有礼貌;他尊重人,也怜悯生命;他很软弱,客观上也无力对抗现实。我认为这个角色的设定是有代表性的。侵华战争是中国人的一场灾难,也同样是日本民众的浩劫:无数的青年被推上了死亡之路,被逼着做违背人性的事情;女人也不能幸免,在后方做得男人的活儿,更不用说做慰安妇的工作。日本普通民众,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以角川为代表的日本兵,应该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他们懵懂无知,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心灵不时受到冲击和折磨,有些人选择放弃人性,活得如行尸走肉,而角川这样的人会思考得更多,以致最后精神崩溃。关于角川的自杀,我觉得是有一点突兀,倒不是说这不可能,而是说影片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由于篇幅的限制,角川的精神崩溃展现得不够充分。角川误杀过无辜的妇女,看到中国的慰安妇被折磨致死,唯一能给他精神上慰藉的百合子又去世,大约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亲手射杀姜老师(高圆圆)。我还是觉得说服力不够。但是我反过来想,一个人会选择自杀,其精神上受到的折磨是极为巨大的。角川在这屠杀了几个星期内所见所闻所为肯定不只这几件事,所以角川的死也是在另一个角度隐晦地暗示了这件不该发生在人间的惨祸。

伊田(木幡龙):就是那个很冷酷的日军队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也是演得比较好的人物,也是最让我觉得害怕的人。此人是个老兵,经历丰富,战争的残酷已经非常适应。他阴阳不定,决不是单纯的残忍和暴虐。他可能经历过角川的心路历程,但是他选择了适应,并且用种种极端的手段发泄自己的欲望。不过我还是能在他的眼神中看见片刻的犹豫和人性。他曾想放走唐先生,他居然答应了让一个女人领走一个男人。他毋庸置疑是个战争的罪人,他没做什么好事,他做的都是该剐千刀的事。特别是抢慰安妇的作为,让人痛恨至极。但是总有点什么,让人觉得不简单。编剧让他活到了1974年终老,可能有些独特的意义。

姜淑云(高圆圆):三个主要的女演员在电影中是比较平面化的,也不难演。高圆圆的角色,确实只配得上花瓶两字。她所做的事情,也没有让人觉得特别伟大。她的姜老师的角色,是外国人和难民之间的一个联系人,拼命用外国人的保护伞,保护难民的安全。这个工作确实也很难,只是影片展现得不太好,看不出她的努力。她在这场屠杀中所受的煎熬,也显得力度不够。她确实不应该把悲愤溢于言表,但是也不能让人觉得毫无征兆,毕竟这是电影。我不想否认高圆圆这个角色,她可能是受制于陆川导演自始至终的冷冷的镜头影响,无法展现出更多个人的情绪。她的结局算是不错了,角川听到她说“shoot me”后射杀了她,算是让她免受侮辱了。

小江(江一燕):旧社会中的妓女,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完成了生命的伟大涅磐。这是一个让人钦佩的角色,而且陆川将这个人的故事说得比较合理。刚开始还有点自以为美貌的傲气,随后在被日军侮辱后陷入了沉默。她抱着残破的衣服时那沉默的眼神,让人领会到生命的绝望。对于她第一个站出来自愿去当慰安妇,是很合理的。她原本是个妓女,对贞洁看得不重;她受过日军的侮辱,有自暴自弃的念头;她见过孩子们学唱戏,她对这种美好有保护的欲望。但就算是合理,她站出来,还是让人感到莫大的感动和难过。我承认我看这电影一次也没哭,但小江站出来,随后一双双纤弱的手举起来,以及小江回眸的那一滴眼泪,让我几乎达到了自己的哭点。有人曾指责,慰安妇死后的身体不应该那么干净。我他妈真的想骂,都已经这样了,你丫还有完没完?就算是陆川刻意地还她们一份纯净,又怎么了。


唐天祥(范伟):这也是个比较有层次的角色。他曾贪生怕死,出卖过安全区中的中国士兵,但是一家人亦不得保全,女儿被摔出窗外。他是一个可怜之人,在乱世之中企图保全家人。他有可恨之处,为一己私利连累了那么多生命。但他终究是无奈的,他活得像个人,只不是个圣人。他选择留下来等死,不是什么伟大的原因,只是怕生命再承担不起罪恶。他的那句台词,“我老婆怀孕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一,生命代代相传,希望永远都在;其二,这个日本军官说只能放走两个人,实际上放走了三个,唐先生表达了自己的嘲笑。

人物就说到这吧。再说几个小地方。

1、刘烨巷战的镜头,是手提跟拍的,太有感觉了。这片子的摄像极为出色,陆川是编剧出身,不晓得这片子是谁来掌镜。

2、运用南京话的地方,显得比较刺耳。30年代的老南京话,基本是听不懂的。而就算是用现在的南京话,说得也有点不伦不类,显得很不专业。

3、唐先生被枪杀的场景,是个很长的镜头。先是演示枪杀过程,然后给唐先生抽烟,说几句话,随后捆绑上,射击。镜头不断地调整着焦距,显示着伊田队长和唐先生之间的层次感。说不上是多么难过,但是命运真是无常。

4、对于死,基本都是冷处理,没有渲染太多悲怆。姜老师的死,同样只是给了尸体一个静景。一方面,面对这些死亡的视角是这些日本军人;另一方面,这种死亡在30万的屠杀中太过平常,早已令人麻木。

5、押送军人和小豆子的那个日本小兵,当得到命令说放了他们时,是如释负重的感觉,显然他也不想随便杀人。这也暗示了,日本民众同样是受害者。

6、小豆子的笑容斧凿的痕迹过重,显然导演也不想让影片太过于黑暗和绝望,他需要给后来人以希望。不过艺术总有点痕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就是把艺术加工的过程与痕迹都留下来,比起这个,电影的结局设计也显得挺自然了。

7、看完电影后整个影院都很沉默,评论是多余的。记住历史,珍惜和平。简简单单的这几句话,是多么大的代价才悟出的道理。

……

就写到这里吧。只看了一遍电影,肯定错过了很多细节,但也很难再鼓一次勇气再看一次了。对这段历史,我保持着自己的严肃和真诚,因而这文字写得也闷,活泼不起来。写得有点长,如果您看完了,我特别感谢;如果没看或没看完,实在是预料中事。写得不好,想到最后,思绪也乱了。认为写得不合理之处,尽管开帖来说。只是声明一点,我讨厌极端主义者和情绪主导思想的人。

写于2009-04-24 2:41
电影观于2009-04-22 20:20-22:30 德基8厅

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红吧

红吧在南京怎么也算是影响力最大的gay bar之一了。Joey还在南京的时候,我和他在网上找到了英文的红吧地址,摸过去,玩得还挺高兴。红吧地方很小,好不容易找到个地方坐下来,还是人挤人的。大概gay bar追求的就是拥挤,昏暗的光线,和高到震耳欲聋的音乐声--看不太清的时候,挤在身边的人人都是帅仔,想聊天?先要了手机号再说。

后来和huihui去过一次;昨晚算是第三次去。打望帅哥,那是一定要的。可惜红吧里最多的是那些非主流打扮的,个个万年小受模样,烫个高耸入云的头,或者夸张的0-10分头。其次多的,是露点肌肉的壮男--这类的我还挺喜欢;虽说肌肉男往往魅力仅停留在张嘴聊天之前,不过还算是很不错的eye candy。

几次去都是周六。周六节目在11点半左右开场,几个歌手轮流唱,每人大概2到3首歌。昨晚一共6个人唱,其中居然有3个是易装的,另外1个倒是男装,他先用女声唱了2首,然后男声唱了首。不明白为什么不多找点帅哥来唱,易装这种的偶尔一个人上来玩玩也就好嘛,看多了就烦了。

玩到1点散场出来。路上huihui和我说,刚坐着的时候,有个很嫩的小帅哥问他有朋友了没?huihui于是指着我说,有了。我靠,居然完全没注意到有人想打我家huihui的主意。纠结了一路,huihui劝我,“哎,本来告诉你只是想说我还是挺有魅力的,没想到搞得你难受,早知道不说了”。

我心想,那是现在。等在一起时间久了,不知道huihui还能不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又或者,自己呢......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Kris Allen - “Falling Slowly”



HUO360的评论上,对Kris Allen的这首Falling Slowly大赞。我觉得唱的确实还不错,不过不很喜欢他在曲调上的小小变动。可能是因为自己实在太喜欢这首歌了吧。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To Make Friends 同志交友小贴士 - 转载

 无论你是为了寻找永远的爱情,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同志圈和异性圈是完全一样的,结交认识新朋友,在当下任何社会是最基础不过的事情了。同志这个大圈子涵盖了社会人群中的各个层次,年纪有老有少,素质有高有低,长相有好有坏。朋友就是你的财富,认识高素质的朋友,特别是见识广博的朋友有助于你人生出现很多机遇和知己,以及帮助你各种能力的提高。朋友也是唯一在这个世界能陪伴你一生的不可获缺的元素。网络的出现,影响了新一代的同志交友形式,速食爱情颠覆了传统的爱情价值观。聊天室成了霸占同志60%的交友模式。聊天,视频,见面,成了新一代同志的机械模式。你能不能找到朋友,如何找朋友,如何防止被骗,怎样成为情场高手,如何展现你的勉力,你先要结识人,见面后的谈话,感觉,如何展现自我是关系朋友能否交往成功的第一步。太多人只知道每天傻呆呆的准时到聊天室挂聊,以为这样就能找到所谓的缘分!根本不懂如何去运营一段感情。更不知道如何交朋友。见面交友是门大学问!为什么有很多长相十分普通的民众能够把到很帅很专一的帅哥。因为他们十分善于和懂得如何交友,走好每一步。如果你确有吸引力,见面后发展BF感情的机会十分大。而如果你条件一般,而又根本不懂如何交友,你在网上再怎么夸张包装,一点没用,大不了骗对方出来见个面,根本就不要提长久两个字。

  我们先来看下以前的同志是怎么用原始的方法交友的:

  一、公共场所

  一般公厕内都会有不少淫秽的图文。有些同志因不知如何寻找伴侣,便也写上“玩XXX晚上来”之类,其他同志看后便会有意晚上来,渐渐在这所公厕周围便有了越来越多的同志。随着人数不断增多,有人的胆子也大起来,开始挑逗过路的人,或者不太避人公然亲昵。过路人中的同志也因此得知这里是同志聚集处,晚上也会来玩。某些书报杂志在有关报导中也会披露一些同志活动地点,有心人看后更会来找。如果周围环境较好,又较安静,无太多杂人干扰,交通也方便,那常来这里的人便会越来越多,形成固定交友场所。

  二、浴池

  比较老式的浴池,都是有一个或几个大大的池子,坐在池底,水面约到颈部,水中因加了一些消毒药品或保健矿物质而不透明,所以在池中有人便故意用手或脚挑逗他人。如对方不是同志,会以为他是不小心碰到的,一般就躲开了;如对方有同志倾向,当然正好发现这里可以遇到同样的人。不过,常有对方不是同志因被摸得狠了而跳起来打架,俗称“摸炸了”。有的浴池几年下来,同志越聚越多,知名度极高。

  三、舞厅、酒巴、茶座、洗浴中心等则完全是通过宣传而成为同志聚点的。有的是自己主动宣传要成为同志聚点,还有的是被同志发现那里比较适合聚集就相约而去,最后不成也得成了。现在兴起的什么XXX男子保健,就是变相搞色情服务。

  在网上聊天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来就“我是外资企业主管,有车,有房,我找真诚的朋友”,如果见到此类话语你应该根本不用理会他,这种人十有八九就是恐龙级人物,因为自己没有底牌了,所以只有用其他物质来包装,这种状况不少,但这种人再有钱,丧失了人性纯真的本质,结果就不用说了。

  2.聊天后你应该目的明确,如果是你喜欢的,你应该主动要电话,不要双方都不开口,这样基本上是没戏,你是不可能找到知己的。

  3.有很多人在聊天后会说,下次再慢慢聊,这个时候你应该可以把他从QQ中删除了。事实证明缘分只在那一次,等你花1个月甚至更长把对方基本情况都搞清楚了,双方的感情激情碰撞期,神秘感早已经过了,能成为长期朋友的的确很少!

  4.有自己明确清晰的判断,在看视频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对方的房间摆设,这样能看出对方的水平和实力。如果装修十分豪华,那你应该知道肯定不是一般人。如果对方有特殊服装,你能够很轻易的分辨出对方的职业,当然还要配合对方的谈吐,一旦发现对方是MB,或者找MB你应该立即删除QQ。

  5.不要过分虚构你的个人情况,那只会是给你减分的事情,明明只有168硬要说自己172,明明自己有大肚子,硬要说没有,明明自己很肥,硬要说很结实。明明自己45硬要说自己33。适当的美化是完全需要的,但过分而与现实差距太大。只会给你第一印象大减分!

  6.网上切忌聊“我喜欢你,我将和你怎么怎么样一起度过下半身”之类的话题,拜托你们面都没有见,空虚的事情应该绝对不谈。

  7.如果视频后,对方是你喜欢的类型,你应该主动示好,展现你的绅士魅力,在积极获取对方电话后。你应该在聊天结束后主动打电话过去,说你什么时候空,大家一起吃个饭吧!之类的。这样保证为你的第一次个人魅力加分不少。对方也会感觉你的最大诚意和男人那种豪爽。千万不要获得电话之后就从此没有动静了,这样你根本不可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如果对方说自己很忙(排除他主动说改天他联络你),没时间。“忙”绝对不是理由!!当今社会谁不忙?!说明他对你没有好感,那你也不用再联系了,浪费你的时间。只能说明他社会待人处事差太差劲。不值得你交往!!

  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同志族群中最受欢迎的职业前5名依次是:赞成军人42%公务员25%警察18%商人8%普通职员5%

  娱乐行业(演员,模特)成为最不值得交往的职业反对32%

  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值得交往:

  拥有大量关系人脉,处事果断,风格与众不同,博学多才的人是目前最紧俏的。有着完美的脸蛋和身材,以自己完美的身材,于众不同的器官为筹码,但却是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的大白痴。在现代社会,相信钱一点不难买到这一切。经常找419,MB,只有性,没有感情,哪怕是自己拥有再多的财富,在繁华之后和这类人交往最终的结局都是可悲的。

  有着明确目的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比如在网上大叫找“特定职业”的。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去判断这个人是思维而断定不能与他交往。与年龄在25岁以下交往有着至高的风险率,和学生的交往风险率最高。关于年纪在25岁下同志,这类人群学生占62%,38%是刚出学校的无业或刚进入社会人士。在对 1000个同志样本进行06年最新民调中:96%交往最终失败,其中28%遭遇学生纠缠,30%遭遇不断经济需求,19%遭遇严重敲诈,22%影响家庭,3%十分优秀。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25岁以下同志占整个同志数量60%,同志的感情稳定和成功率被大大的缩水。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35岁-45岁是风险最高的遭遇层。什么要钱,敲诈通通被这个阶层遇到。因为他们基本无法接受年纪大于30岁的,无一例外他们只对年纪小的感兴趣。但自身对于身材,样貌又有较高要求。

  不可忽略的问题:

  有不少人在视频中,由于灯光,环境的影响十分上镜。脸上的皱纹,斑点,身材,啤酒肚等基本上不可能发现。但很多人也许见到本人后会感觉与视频差距太大而十分失望。但也有少数人在视频上十分不上相甚至是丑的。但见面后真人却十分帅而且身材有很好。这种都是无法预料的,只有当面见识才能知道了。

  如何掌握见面后的技巧:

  首先要相信一点:谁也不愿意两个人见面后站在那里傻呆呆的尴尬。你一定希望对方主动与你说话,那么,别人同样会希望你主动与他说话。也许你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但完美发挥你的绅士气质只会给你加分!交谈一阵后如发现他兴趣不高,你要分清他是不擅言谈还是对你没想法。要是前者,你就得多说了;要是后者,应及时告辞,越舍不得走开你的形象越坏!告辞时要有礼貌,留个好印象说不定下次有用,这次没想法不等于以后没想法。开口说话要干脆,不可犹豫,神态要自信,谈话不会冷场。

  其实与生人聊比与熟人聊更容易。当你们互道“你好”后不知说什么时,可参考以下例句:

  (1)通用问题类:(对谁都合适,但一问一答保证不冷场,营造气氛兼练练嘴)

  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住哪里吗?你知道自己是同志多久了?从初中?高中?……

  此类交谈的作用是初步观察对方的相貌教养言谈风度等是否让人喜欢。

  (2)相互了解类:(进一步了解性格、兴趣、爱好、层次,相互讨论,心理交流,让对方也了解你)

  你有固定朋友吗?以前有过吗?你觉得固定好还是不固定好?你对一夜情怎么看?你喜欢比较女性化的吗?喜欢威猛的还是清秀的?平常喜欢什么运动?没事时都干什么?爱听谁的歌?爱看哪部电影?喜欢哪位运动名星?……

  好,现在,你基本已知道他是不是你所喜欢的人了,也大致知道他可能不可能喜欢你。

  (3)实质结局类:(都聊了快半小时啦,不摊牌还等什么)

  结局A:对不起,我有事得回去了……

  (他不是我喜欢的人,或,我不是他喜欢的人,良宵苦短,快快告辞,告别时要保持双方的良好印象,虽然现在觉着不合适,但人是很容易改变的)

  结局B:以后有空联系。你一般什么时候有空...

  (今天的确有事,不能进一步了,来日方长,以后有机会)

  结局C:你习惯做1号还是做零号?到我家去吧,我一个人住,我觉得你挺好的…

  (情投意合,我们去XXXX,还等什么)

  结局D:快到吃饭时间了,我们一起去吃个饭吧,你喜欢吃什么…

  (对你印象不错,希望长期发展,这种几率最大,中国人在饭局上,没有什么不可能,感情有着最好的交流)

  出去与人交谈不需什么技巧,每人性格不同,思路各异,也没什么固定套路,只要气氛融洽,双方了解,最后跟着感觉走就是了。交谈时间不必太长,二十分钟足够,长了让人烦。

  注意以下几点:

  1.吃饭时间对方也没有一个主动开口请吃饭,还在那里傻转

  2.千万不要在大街上瞎转,应在固定地方聊

  3.如果的确喜欢对方要在见面后,打电话或者发短消息示好,以得到确认

  4.谈话要真诚,热情,不要浮夸自己如何如何,否则根本交不到朋友

  5.不要穿得很娘,很爆炸,背包什么的。那只会把人吓跑

  6.千万不能吝啬,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有很多收入不错的但吝啬得要死,放心,没有人愿意和吝啬鬼一辈子在一起

  如何预防盗窃:

  盗窃一般有三种:

  (1)在与你亲热时掏你衣袋

  (2)乘你洗澡时候拿着东西跑了

  (3)你带他回家,他偷家里的东西

  如何预防盗窃:

  其实为什么像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碰到这种问题,在你见面谈话时,对方的谈吐,素质其实早就能知道和其宣称的职业真实性了。一般MB或者小混混难道还能给你讲出大道理来?!关键是现在苯的人太多,看到帅的就往家的带。还生怕人跑了,那只能算你活该了。

  (1)出去玩时要有警惕,尤其是当有人用口或其它让你爽得晕头转向时。

  多人一起玩乐更要小心,很可能有人趁乱下手,下手的人很可能是正在为你献身者的同伙。你的钱夹手机等要放在较贴身的兜内。偷东西的人往往下手前会装作动情抚摸你全身的样子,那是试探你衣袋内有什么。只要你保持警觉,对衣袋的有意触碰和对肌肉的动情抚摸还是不难区分。

  (2)没有确定他身份绝对不带陌生人回家,及时要带,家里最好不要摆些贵重的小件物品,以防被人顺走。现在较多的情况是:有人会趁你熟睡或洗浴时翻你衣袋。你带人回家后找机会将身上的钱物等塞到隐蔽处即可。

  如果你要短时出门(早晨买烟或方便面等),不可将认识不久的人独自留在家中,哪怕他头天夜里对你无比温柔痴情。

  如何预防敲诈:

  所谓敲诈,就是对你说:快给钱!否则我就对你的单位(家里、邻居)、警察或当场的众人……说你同性性骚扰!

  (1)如果他说要报警,你立刻递上电话就是了。如今公安部已明确同志行为不属犯罪,而敲诈可是百分百的犯罪。他要报案还不如说是自首!你把这话对他讲清楚,看他还报案不报案。

  (2)如果在外面有人对你说,你不给钱我就在这大街上喊了,你就说快喊吧,说非礼?看看是否有人信。你不但可以完全不承认,还可当众说他敲诈勒索、造谣污蔑或有精神病。不过,这些招似乎都用不上,我没听说过有在大街上真喊的。认识的人中,遇到的情况都是对方这样威胁一下,你不理他转身就走,没有一个敢追上来。这种事谁说得清?他毫无办法证明你有违法行为。他也不是傻瓜,既然肯定拿不到钱了,再当众出丑有什么用。

  (3)如果他说要告诉你的单位、家人、邻居,你也可以报案,他也绝对属于敲诈。但这样做麻烦会多一些,虽然最后警方不会处理你,但你要做不少解释工作,还可能要忍受警察那对待另类的眼光和语气,毕竟在中国,还不能人人正确看待同志行为。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让他敲诈不成。

  你只要做一件事,绝对不要让不可靠的人知道你的一些真实信息,如单位,单位电话,住址,家人电话等。

  即使是平时性伴更换最频繁的同志也坦言,在其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能够拥有一份长久的爱,只是由于在现实中自觉不可能指望才退而求其次。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的需要与归属感并列,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基础上的。由此可见,把“爱”当成同志的最终愿望的话,“交友”所需要解决的至少有生理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只是,许多的同志并不能达到真正“爱”的需要,故而“交友”本身所能够达到的也就是安全感甚至只有“性 ”这个生理需要的层面了。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抱着“寻找真爱”的目的而交往的同志会很快发生性行为。

  那么,为什么这些同志交友的结果往往无法上升到爱的需要而只能局限于性关系呢?这就必然又要涉及到同志个人的生活观和周围环境的问题:

  就常理推断,提出交友需求的,往往是迫切感受到自己有相关需要的。正如人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时其实已是胃部受到了损伤一样,此刻他见到任何食物便会狼吞虎咽,大吃一通。这时的他会忽略任何营养甚至是美味的因素,只关注于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填饱肚子。同样,现今同志的社会地位必然决定了任何一旦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同性的人便立即面临着需要无法正常满足的局面,他不可能像异性恋者一样大胆地向爱慕者表露自己的需要,亦不能轻易地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倾诉对象。因而,处于压抑中的同志尽管渴望安全感、渴望归属和认同,更梦想着有一个伴侣能够相伴自己终生,可是如同几天没吃饭的饿汉一样,首先关注的就是性吸引的元素:如外貌等等。用一位同志朋友通俗话语来形容,就是“先看看他能不能和你上床”。

  中年人比年轻人更花!?

  上海有关部门曾经组织了一个针对中年男同志活动场所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在两百例被检测者中发现四例艾滋病毒感染,二十多例梅毒、淋病或尖锐湿疣等其他各类性病。而在青年同志人群中感染率明显低于前者。从中可以看出,中年同志的性伴更换频率高于年轻人,因为性伴的更换频率直接决定了性病的传播速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处在中年期的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对年轻人更成功的事业,此时他们会把重点放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上,不过这个下一代未必一定要是自己的孩子。许多中年同志由于并非以爱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婚姻,使得其对于家庭应尽的责任常常变得十分勉强。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不少中年同志在外会乐于找一些比自己小一辈的孩子作为伴侣。但是,这种“忘年恋”当中又包含了作为同志情感本身的性、安全感和爱的需要,所以年轻孩子的俊秀与清纯气息也是吸引他们的一大原因。站在中年人应当具备的关怀后辈的角色上,和作为一个同志为满足自身需要所扮演的角色上,两者就会产生角色混乱与冲突。在实际为同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不少真正为对方全身心投入的中年同志坦诚,面对这个差不多和亲生孩子一样大的恋人,自己究竟对其是一种对小孩子的疼爱还是伴侣之间的爱恋?而作为恋爱对象的另一方,年轻的同志更不愿意对方像看护孩子一样地把自己当成了私有财产,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的“忘年恋”是以失败告终的。埃里克森指出,在对于下一代的关心中得到满足感的中年人会形成关怀他人的美德。反之,则往往会变得相当自私自利。

  许多伴侣为中年同志的年轻男孩曾对我倾诉,称男友根本不关心自己,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找他,或者男友虽然照顾自己却经常在外“花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许多经历了挫折的中年同志只执着于满足自身能够得到的性、安全感等需要。而这样的后果恰恰是饮鸩止渴,更进一步导致了生理、心理上的严重健康危机。除了感染性病的风险以外,在步入随后的老年期过程中,更会因为人生的失意而导致悲观和绝望,最终在孤独的状态下终老,我见过好几个年过古稀的老年同志就是在这种遗憾的叹息中走完了人生。

  如同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重度饥饿状态突然不加以节制地大量进食会导致胃出血而危及生命健康一样,显而易见,在长期处于心理需要得不到合理满足的状态下盲目寻找伴侣不是真正健康的心态,潜意识里只是把寻求高级需要的心理能量转移到了性等较低且容易满足的层面。虽说内心依然渴望真爱,实际上能够维继两人关系的除了性已很难再找到其他,自然无法得偿所愿。在这里之所以举中年同志的实例,并不带有任何年龄歧视的意思。只是想说明,简单地以自我为中心寻找伴侣的后果就与饿汉的暴饮暴食一般绝非恰当之举。

  如果把一个两、三天没吃饭的人送到医生面前,他会首先要求病人以汤类等流质食物为主,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其目的就是在于让胃部得到缓冲,逐渐能够适应外来的进食。与此类似,面对同志生活的现状,关键也是在于如何能动地适应外界。作为同志,同样也是一个在社会中正常生活的个体,和普通人一样也需要进行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活动,以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试想,一个把生活的大部分重心都放在交友或伴侣身上的人,就必然会失去这种平衡。因此,作为同志如何能动地适应生活,真正做到“适者生存”才是获得成功“交友”、即所谓“长久的真爱”的大前提。

  当然必须承认,相当于普通人这种空间对于我们同志来说更难以寻觅和把握,尤其是针对已与异性成婚的中老年同志。因此,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我们同志最需要的其实是站在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心理关爱以及更多的生活支持。假如能够使一位中年同志认识到什么才是满足自己需要的正确途径,协助他找到如何解决自己的妻子儿女与同**人之间矛盾冲突的方法,甚至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同他一起与其他当事者进行沟通,并不断鼓励和支持他去发掘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现实中就会避免太多的悲剧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同志真正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让我们拥有正常人应当拥有的生活!